重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红岩铸魂、专业赋能双翼齐展,青春力量扎根乡村振兴沃土
2025-07-12 18:30
来源:重工青年
阅读量:0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 2025 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重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近期联动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以“党建 + 专业”多维育人体系为抓手,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焕发活力。
6月28日,学院师生党员与团员青年代表率先走进歌乐山纪念馆,以“红岩算法砺初心?物联终端传薪火”主题党团日活动拉开系列实践序幕。入团誓词的铿锵回响中,大家在红色研学里筑牢信仰之基。讲解员以《红岩精神的当代启示》为引,将江姐皮箱、“狱中八条”等200余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斗争故事,与当代“码农”攻克技术难题的“钉钉子精神”相呼应,用“狱中春节联欢会”的政治智慧诠释“刚柔并济”的力量。“歌乐忠魂”展厅里,胡作霖“以身堵枪口”的壮烈事迹让学子们联想到“地下情报传递”中的物联思维;渣滓洞监狱旧址前,“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铁窗诗抄”气节直击心灵。学院党总支书记在总结中强调:“红岩精神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坐标。”他提出通过“红岩故事编程大赛”、“红色代码注释”深化“党团建 + 专业”融合,寄语学子以“狱中八条”为镜,在服务乡村等实践中勇担使命。
红色教育涵养初心,专业实践锤炼本领。6月29日,学院分团委联合就业科组织学生走进重庆市南岸区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学生会带你看企业”职场体验活动。在企业研发中心与技术实验室,学子们深入了解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应用等前沿技术成果,工作人员结合嵌入式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案例,详解核心优势与人才需求。随后的“简历制作技巧”专题讲座中,人力资源专家结合嵌入式岗位特点,用真实案例拆解简历优化要点,现场互动中,同学们围绕项目经历描述、职业方向规划等提问,为后续参与乡村实践项目积累职场认知。
与此同时,6月28日至30日,学院“码小农”志愿服务协会奔赴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正式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党建引领聚合力?物联赋能新玉村”推进会上,学院与新玉村党委达成共识:依托物联网、网络工程等专业优势,深化“健康状态档案系统”、“空巢老人关爱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推动大学生毕业设计与乡村发展项目无缝衔接。
活动中,志愿者们化身“贴心小能手”,用专业设备为50余名村民完成血压、血氧、心率等基础检测,结合既有档案系统完善健康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建议;针对夏季高温隐患,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用火用电安全知识,发放手册300余份。学院领导与志愿者还走进村民家中,围坐拉家常、问需求,送上米、油等物资,村民们紧握志愿者的手感慨:“感谢关心,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学院“党团建 +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 既以健康检测、安全宣讲等惠民服务解决村民急难愁盼,又通过 “健康状态档案系统”、“空巢老人关爱系统”等推动物联网技术扎根乡村,更促成大学生毕业设计与乡村项目深度绑定。据统计,活动累计服务村民 200 余人次,完善健康档案 50 余份,为乡村安全防线添砖加瓦,更搭建起校村长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新玉村的联动,让物联网技术在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中发挥更大效能,推动更多专业项目在田间地头落地结果,以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注入持久动能。


